机器视觉赋予智能制造“智慧之眼”

  智能制造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它将采用多种先进的技术,例如机器人、人工智能、

  计算机视觉是采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的技术。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相机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然后再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从而分析出被摄目标的形成。

  作为计算机视觉的一大分支,工业视觉更多注重广义图像信号(激光,摄像头)与自动化控制(生产线)方面的应用,与人眼相比,工业视觉在精确程度、客观程度、可重复性、成本以及效率上都有明显的优势。

  工业视觉可用于实现对产品表面信息进行检测、非接触式测量产品外观尺寸、判断物置坐标以及识别判断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特征。从应用工艺来看,工业视觉既可以和机器人配合,实现分拣、装配、印刷等工艺,也可以进行高性能和精密组件的检测和测量,后者对精密程度要求更高,但也恰恰是人眼难以实现的,需求也更大。工业视觉相当于给赋予生产过程一双眼睛,让制造智能化,打开了智能制造的新“视界”。

  在2019年OFweek 2019中国3C智造技术峰会上,海宁哈工现代机器人有限公司高级售后经理吴昌皓就工业机器人如何赋能3C制造主题分享行业经验,哈工现代机器人也在峰会上展示两款机型搭配现代机器视觉系统,为3C行业的智能化道路助力奋斗!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全面屏、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柔性屏等新产品乃至整个电子制造领域,对机器视觉也提出了史无前例的精度标准。为了应付层出不穷的新应用需求,工业相机的设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由此看来,工业4.0离不开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离不开机器视觉。机器视觉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视觉在机器上的延伸。

  长期以来,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智能化之路一直被机器视觉问题所困扰。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日本等国家掌握,国内机器视觉技术与国外相比还相对落后,关键的技术设备还依赖于进口。

  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美国学者罗伯兹提出并开始研究,到70年代,机器视觉形成了几个重要研究分支,直到20世纪80到90年代,机器视觉才迎来了蓬勃发展,而在21世纪之后,机器视觉技术才步入成熟期。

  由于核心软硬件中价值量较高的部分国外产品较为强势,国内厂商正在奋起直追,但目前仍有较大差距。核心软硬件成本占据工业视觉总成本80%,国外企业凭借深厚的研发背景和技术优势,抢占绝大部分市场,且普遍享有高利润。尤其在成本最高的工业相机、工业镜头、图像处理软件上国外的产品还是具有相当的优势。

  机器视觉作为工业自动化的“眼睛”,可以称之为“灵魂之窗”。无论是从物件条码识别拣放、产品质量检测、外观尺寸测量、传动设备追踪定位等离不开机器视觉技术。因此,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机器人视觉也迎来了新的应用需求。有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年,全球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机器视觉技术市场规模达44.4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122.9亿美元,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

  我国机器视觉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下业应用较为广泛,发展较为迅速,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应用范围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农业、医药、军事、航天、气象、天文、科研等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重要原因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加工中心,高需求的零部件加工及其相应的先进生产线,使许多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视觉系统和应用也进入了中国。经过长期蛰伏,中国机器视觉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中国机器视觉规模已经达到70亿。

  目前国内机器视觉企业不断涌现,作为世界级综合性重工业,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聚焦于高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同时还是国内白车身焊装供应商的TOP1,公司拥有丰富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机器人本体,工业机器人周边产品、工业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平台,且技术积淀深厚,在汽车行业、金属行业、铸造行业、食品行业、塑料行业等各极具竞争力。

  哈工现代此次推出HA006B、HH020两款机型,搭配现代机器视觉系统(HRVision),可实现机器人自动追踪货物进行搬运、点胶、或文字识别、机种检查及检查零件是否安装等品质检查工作,有着可靠性拥有验证渠道,在全世界已经超过上百台视觉系统安装并投入使用。大幅提高企业生产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哈工现代将不断更新产品,拓展更多应用领域,致力于在现代和未来制造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总之,当前智能制造发展如火如荼,为社会带来持续不断的动能。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工业4.0”都离不开智能制造,离不开机器视觉,而机器视觉技术必将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智慧之眼”不断发展进步。未来必将大放异彩。

相关新闻